上世纪70年代,挺水植物因其在水污染防治中起到重大作用,而逐渐被人们所关注。而直到“七五”(1986-1990),我国才开始研究再力花、梭鱼草等挺水植物在水污染防治的应用,比发达国家落后十多年的时间。1987年,国内第一座芦苇型湿地工程建成,随后越来越多学者开始着手研究挺水植物,梭鱼草、再力花等都在研究对象之列。
![挺水植物净化污染的双层作用 挺水植物净化污染的双层作用]()
挺水植物对生活污水中氮、磷污染物的作用可分为直接作用和间接作用。直接作用,是指植物通过吸收、吸附和富集等作用直接去除污水中污染物,再力花能够吸收溶解态和悬浮颗粒中的污染物。梭鱼草等挺水植物吸收的氮素主要是铵态氮和硝态氮,也包括一些小分子含氮有机物如尿素和氨基酸等,其中一部分氮素在根部被还原,也有一部分以硝酸根离子的形式直接被运送至叶片还原利用。而梭鱼草的根系吸收磷素则主要以磷酸根离子的形式,也有少量被合成有机化合物后向上运往地上部分。
再力花等挺水植物对生活污水的间接作用,是指植物根茎输送氧气至根部,在根区或根际形成一种好氧环境,增强或维持水流速度,大量微生物会附着在根系巨大的表面积,再力花根际会创造利于各种微生物生长的微环境促进有机物质的分解和硝化细菌的生长,从而达到去除氮磷污染物的目的。
除此之外,梭鱼草对污水的净化能力除与根系有关还主要与植物的生长量、根系的发达程度、根系的输氧能力等因素有关。挺水植物能输送氧气至根部区域,有利于好氧微生物的呼吸,不同挺水植物根系差别也为细菌提供了多样的生活环境,这也是根区的细菌群落可以降解多种污染物的原因之一。
梭鱼草等挺水植物的生长量、根系发达程度及输氧能力决定着对污染物净化能力的强弱。一般而言,生长量较多的、根系较发达的、输氧能力强的挺水植物,对污水的净化能力就越强。除了水污染防治之外,梭鱼草、再力花等挺水植物也具备一定的观赏价值。